您好
搜索
这一拜,任重道远——王庆玲的“师承学堂”学习经验分享
来源: | 作者:吉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协会 | 发布时间: 2022-11-13 | 1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庆玲,长春恒康中医医院院长助理,吉林省民间中医师承学堂学员,已于今年成功考取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怎样的学习历程?通过什么方式考取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杏林流韵,千古风华。经过几千年发展,中医药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2016年,随着新医改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医药政策的扶持大幅提升。当然,发展民间中医药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在于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时代正在呼唤热衷中医药文化传承、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机构和人们多多涌现。在此背景下,由吉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协会张海波会长牵头发起的“吉林省民间中医师承学堂”成立了。


2016年3月17日是第87个国医节,中医人自己的节日。这一天,阳光明媚,在长春恒康中医院会议室里,来自全省各市州的民间中医人代表齐聚一堂,参加吉林省民间中医师承学堂成立及拜师仪式。那一刻,师生同台,情意浓浓,民间中医师承的火炬又一次传递,让在场的中医人感慨万分。这一拜,终生无悔;这一拜,任重道远!我有幸成为了医院第一批师承学员,开始了我的师承之旅。


在成立大会上,国家名老中医胡永盛教授激动地说,这次师承拜师仪式仅仅是开始,实实在在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通过师承模式坚定走上岐黄之路,还任重道远,中医传承不仅仅是“术”,而且是“道”。我们要认真钻研古籍经典,精益求精,悟真求道,勤于临床,在不断传承中学习新知。要把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发展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从那一刻起,我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决心。


在协会及张海波会长的帮助下,我与我的指导老师长春中医药大学赵振教授结成了师承关系并进行了公证。同时,签订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师承关系合同,报送到省中医药管理局、长春市卫生局进行了备案。从公证之日起,我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跟师学习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形式,坚持传授与自学、实践与理论、继承与整理相结合的方针,踏上了学习之路。


同时,协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传统医学师承人员跟师学习、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本着“有利于补充院校教育模式、有利于加速中医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有利于提高学医者的综合素养”精神,秉承“基于经典、源于传承、重在实践、旨在创新”培养思路,着力培养出一批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真中医”骨干,传承中医药瑰宝,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临床和学术水平。我院承办的公益性质的“民间中医师承学堂”开班授课了,让我茅塞顿开,成为了师承受益者。


有了平台,我就有了信心,从《内经选读》到《中医基础》、从《中药学》到《伤寒论》,张海波院长聘请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长春中医药大学宫晓燕教授,原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张焱教授等省内卓有建树的知名专家授课,为师承人员提供了免费的学习机会。5年间所有的课程,我一节都没有错过,因为我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坚信师承之路会让我成为“真中医”骨干。


五年间,我和我的宝宝共同成长。白天,我是医院的一名员工我要上班工作,晚上,我是一名宝妈要带孩子,所以学习的时间对我来说是很珍贵的。所以,我坚持每天第一个来到医院,利用上班前这有效的时间读中医经典、背诵中药400味、写学习心得,我觉得这个时间是最容易记忆的,没有孩子的打扰,没有琐碎的事情要做。这一刻,我和中医药独处在一起,难得的时刻让我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就这样坚持....每天重复着....一年又一年过去了。2022年9月,我以85分的成绩通过了中医传统医学师承考试,获得了《传统医学出师证书》。在师承的过程中,我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PART
01
珍惜师承学堂 多多诵读经典

目前,协会主办的“民间中医师承学堂”在我院定期开班授课,即使是在疫情这样特殊的时期,我院也始终坚持开办。通过和名师系统的学习、难点的指正,让我在学习之路上事半功倍,也让我找到重回院校学习的感觉,这在当今社会上,实属难得。所以通过和老师在学堂上学习对中医经典的领悟,加上课后深入研读中医经典,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PART
02
做好辨证论治  勤于总结思考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尤为关键,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中医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辩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以上是我在“民间中医师承学堂”的经历和学习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益。让我们一起在中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实现中医药事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